国开联官网 > 案例 > 中部地区项目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规划

2015.02.27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1992年,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规划控制面积153平方公里。先后被评为山东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对外开放先进园区”。

战略定位

围绕一个“高”字,明晰定位,高点谋划,引进的项目体现“高端、高质、高效”。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衍生配套为主攻方向,通过引进战略投资,构建了现代产业聚集发展、企业集群成长的新优势。

创新发展

瞄准500强,推动招商体制改革

把重大项目的招商谋划作为区域发展的命脉,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把目光锁定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上市公司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用重大项目引领区域整体的发展,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实现在纵向上,深挖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横向上,加强与这些企业关联企业的沟通,达到“落一个,带一片”的示范和引领效果。

针对原有招商体制改革,新设立了经贸招商局和科技招商局,充实了一批会招、能招、招好商的人干招商,原有投资促进局重点负责区外项目,经贸招商局重点负责现有企业新上项目,科技招商局重点负责软件和高科技项目,形成了招商引资“竞争合作、三驾马车齐驾”的格局。

“先人一步”的行动去抓项目

以“高人一筹”的眼光、“先人一步”的行动去抓项目,按照“开工建设一批、洽谈签约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要求,再加压力、再鼓干劲,全力推进重大项目。

各重点项目由分管领导、推进部门负责人、具体推进人员共同负责推进落实,进一步明确推进计划,实行“日报告、周例会、月点评”制度,坚持“三定”、“四包”和“五个一”工作法。在企业手续办理阶段,开发区实施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按照“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原则,对原有审批流程进行再造,把能评、安评、环评、水评、总平面设计等审批事项放到一个平台同步实施,各审批部门同时假定本部门需要的前置条件全部成立,先行办理本部门事项,待所有前置条件补充完备后,集中批准,统一送达。

压缩行政服务流程,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优化流程,该区把项目审批时间由158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7个工作日。在企业建设阶段,组织实施现场观摩法,定期组织各推进部门及职能部门到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及时化解企业难题。召开各类现场办公会40余次,现场了解了项目进展及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落实责任部门、限时解决项目难题,加快项目进展。在企业生产阶段,开发区建立了以三进三联”“结对帮扶”“驻企联络员等活动为载体的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把人员全面下沉到服务一线,在方便企业和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搞好服务出实招、办实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建议以科技人才提供永久动力

推进“生态谷”企业研发总部基地、青年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以科技人才驱动开发区科技创新发展。

注:本文系国开联产业规划研究院长期跟踪研究的成果摘要,欲了解更多和我们成功实施的同类案例,请与我们的专业顾问联络索取。

国开联  电话:0755-8324 7679   邮箱:anli@goclee.com

案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