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方案 > 产业链月刊

全国产业链经济发展洞察月刊——《产业链》2025年10月刊

产业链咨询 2025.10.10

日前,国开联研究中心发布全国产业链经济政策洞察月刊——《产业链》202510月刊,研判全国产业链经济风向。

政策制定者正通过一套精准而系统的组合拳,为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铺设一条稳健且创新的道路。

 

20259月,中国产业经济政策迎来一轮密集发布期。从国务院层面到各大部委,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地区,一系列旨在稳增长、促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文件接连落地。

 

这些政策不仅着眼于短期经济稳定,更致力于构建中长期产业竞争新优势,覆盖了汽车、机械、电力装备等重点行业,并深入至民间投资、要素市场化配置、区域协同等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领域。

 

01 政策全景扫描:多层级协同,十大行业全面发力

 

20259月,中国宏观政策调控呈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发力态势。国家层面通过多部门协同与央地联动,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产业经济政策。

 

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是本月政策部署的核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于9月中旬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此前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力装备行业等稳增长方案也已相继推出。至此,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全覆盖的稳增长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政策密度之高令人瞩目。这些政策对不同行业提出了针对性举措,优供给、扩需求成为共同主线。例如,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部署明确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汽车行业则着力于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9月份制造业PMI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9%,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型企业PMI51.0%,高于临界点,显示龙头企业已率先进入扩张区间

 

02 机制创新突破: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本月政策亮点在于其机制创新与系统重构的深度。政策制定者显然意识到,单纯的政策刺激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经济挑战,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改革试点意味着从政策赋能制度赋能的深刻转变。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政策工具运用更加灵活精准。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增加至2000亿元,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等领域设备更新和工业软件升级。同时,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实施,覆盖汽车、家电等五大类消费品,直接降低了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产业载体升级进入新阶段。该指引提出7方面19个发展导向,推动工业园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迈向质的有效提升,为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提供了新标准。

 

03 产业融合加速:AI+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9月政策的突出亮点。政策制定者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在能源、制造、交通等关键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被系统部署于电网、新能源、油气等八大场景。政策目标是到2027年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能源行业深度应用,探索上百个典型场景。这种AI与能源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更为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正向纵深推进。政策支持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据+算法双轮驱动的制造模式。例如,某大型工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生产效率提升15%,产品交付周期缩短10%,综合成本降低5%

 

轻工业的人工智能+”行动同样值得关注。政策提出在家电、运动器材等领域研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培育工业垂类大模型,形成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和标杆应用案例。这种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产品附加值,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04 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导向

 

绿色低碳发展在9月政策体系中占据突出位置,体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坚定决心。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政策不仅着眼于刺激消费,更注重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导向。数据显示,全国超过3700万名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节能冰箱、变频空调、节水洗衣机等绿色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工业绿色化改造加速推进。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13.0%,表明绿色能源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在区域发展层面,绿色转型与区域协同发展紧密结合。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决定明确提出共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这种区域协同的绿色转型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05 民生福祉提升:消费升级与生活品质改善

 

9月政策包中,一系列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举措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政策既着眼于当前消费提振,也关注长期生活品质提升。

 

消费刺激政策呈现精准化特征。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设置差异化支持标准,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享受全面贴息,而汽车、家电等大额消费则设置贴息上限。这种设计既扩大了政策覆盖面,又避免了过度补贴带来的扭曲效应。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政策关注焦点。202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规模达到51.1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政策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在社会保障领域,政策联动性显著增强。社保新规明确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无效,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权益;住房租赁条例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适当放宽,三种新增情形涵盖医疗负担重、失业等困难群体,体现政策的人文关怀。

 

06 区域协同布局:因地制宜培育新增长极

 

9月政策在区域布局上体现明显的差异化导向,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各具特色的增长极。

 

长三角地区聚焦科技创新协同。沪苏浙皖四地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以协同立法形式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这种区域立法协同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河南省推出36条工作举措,聚焦促消费、扩投资,着力稳就业、稳企业;贵州省专题部署支持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新疆出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推动解决生产强、加工弱问题。

 

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发展重点更加明晰。政策支持构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产业体系,推动超大特大城市产业升级与中小城市特色产业发展协同。这种梯度发展格局有利于形成更加平衡的区域经济结构。

 

展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

 

随着9月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从短期看,稳增长政策将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从中长期看,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政策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未来政策实施需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部门间、地区间政策协调,避免合成谬误;二是注重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红利直达基层;三是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优化政策。

 

产业发展将迈向更高端化。随着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的全面落地,传统产业将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数据显示,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这一趋势将在政策加持下持续强化。

 

新质生产力培育将步入快车道9月政策密集部署了对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涵盖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这些举措将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先机。

 

综合而言,9月政策组合拳展现了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维和坚定决心。随着这些政策在第四季度持续发力,中国产业经济有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关于 国开联《产业链》月刊

月刊——《产业链》是由国开联研究中心产业链咨询团队开发出品的全国产业链经济发展洞察类期刊,于每月上旬发布,旨在梳理上个月国家和各地在“产业链经济”领域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路线,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实践“产业链经济”布局。

 

关于 国开联产业链经济政策监测服务

国开联“产业链经济政策监测”服务重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标准化服务,即“全国产业链经济政策监测月刊”;二是定制化服务,即分地区、分领域、分机构的专项政策监测服务。

 

关于 国开联研究中心

国开联研究中心是一家综合性的咨询服务机构,业务涵盖“产业链咨询、可持续发展、定制培训课”三大版块,专注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图谱、营商环境、可持续发展(ESG & 碳中和)、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功案例遍及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连续获得客户信赖与委托。

 

官网:www.goclee.com

 

关注 国开联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0755-8324 7679

微信交流:

 

方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