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重大会议通稿

山东:乡村记忆工程

国开联 2015.03.04

面对城乡建设中一些地方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致使大量乡村传统文化遭受毁坏、走向消亡的现状,山东省于今年起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村博物馆 

借助政府力量将保护、征集、整理和展示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传承人口述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充分发挥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以“民俗馆”“乡情展”的形式,记录乡村的沿革和变迁,在居民和文化博物馆之间形成一种良好互动关系。

 

二、居民是主要参与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乡村记忆工程”的重要原则是“乡村(社区)自主、专家指导、政府扶持”。乡村(社区)居民是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的主要参与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依托博物馆开展各种文化传播活动,致力于唤起当地民众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进一步培养社区居民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提高农民的生态文化素质,引导其开展和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之外的文化产业等各项经济与社会活动。乡村旅游将成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中,让居民致富受益的落脚点。借助当下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契机,将村史、村情、村貌展示给人们看,可创造相当的社会以及经济价值。

 

三、乡村文化保护需多方力量支持 

乡村地域广阔,资源众多,单靠各级政府的力量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力量达不到。因此“乡村记忆工程”期待社会力量加入。相比农民在认知、管理和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若采取租赁、购买等方式,保护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来源:国开联产业规划院  编辑:Jessi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