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ESG行业应用洞察

船舶制造业ESG实践新路径:从绿色船舶到零碳港区的全面革新

可持续发展 2025.10.09

全球航运业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船舶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竞争力,更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

 

2024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50%,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在这一规模优势背后,ESG管理已成为船舶企业获取国际订单、降低融资成本的核心要素。

 

截至2024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行业内披露ESG相关报告的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其中头部企业已建立完善的ESG治理架构和管理体系。ESG表现优异的船舶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以中国船舶租赁为例,其2023年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券票面利率低至3.1%,创下公司境内债券市场发行利率新低。

 

01 行业变革:ESG从合规要求转变为战略核心

 

船舶制造业ESG管理已从自愿性告知转变为战略性核心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中国船舶集团创新提出的三个统筹工作模式成为行业典范,该案例从722份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

 

根据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公司民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承接新船订单1589.9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0.4%;完工交付548.5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4%。这些成绩的取得与ESG管理的深入实施密不可分。

国开联ESGCSR报告编制专家指出:船舶制造业ESG实践已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头部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层面的ESG治理架构,将ESG因素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和运营全流程。

 

环境维度上,船舶企业重点关注碳排放管理、资源利用效率及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社会维度强调员工权益、客户服务和社区共生;治理维度则着眼于决策机制、风险管控和商业道德。这一转变体现了ESG因素已从边缘走向企业战略核心。

 

02 创新案例:多元化实践路径的探索

 

中国船舶集团:分布式光伏与智慧空压站改造

 

中国船舶集团创新提出三个统筹工作模式,统筹人才、项目、投资,按照光照资源取长补短、电费价格取高补低的思路,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目前已并网发电近100MW,累计发电3800万度,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8万吨,创造经济效益约2.4亿元。

 

集团聚焦重点用能设备,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系统推进41家单位智慧空压站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外高桥造船、大连造船等四家单位改造,累计节电3600万千瓦时,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这一创新实践已获得国家级认可,《创新三个统筹工作模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案例被国资委评选为中央企业节能降碳优秀案例,并在202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

 

中国船舶租赁:绿色金融创新与标准突破

 

中国船舶租赁作为全球领先的航运租赁企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公司成功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并在2024年评估周期内实现CSA评分和行业排名的跨越性提升。

 

公司坚持绿色金融推动绿色航运的发展模式,成功发行蓝色绿色双认证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打造完备的海上清洁能源存储运输体系。同时,公司不断完善董事会建设,设立了包括ESG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内的完善的ESG管治架构,并将员工绩效与公司ESG目标挂钩。

 

中国船舶租赁荣登央企ESG·先锋100指数榜单,其实践案例《ESG治理引领船舶工业及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成功入选《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蓝皮书(2023)》,成为6个成功治理案例之一。

 

中远海运集团:船港醇协同绿色航运闭环

 

20257月,中远海运洋浦轮在海南洋浦港完成绿色甲醇加注,实现了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绿色航运闭环。这艘由中远海运集团建造的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采用国产甲醇主机首次实船应用,能耗表现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此次加注的绿色甲醇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用城市垃圾为原料生产,是国内首批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这种船港醇协同模式,正推动海南形成覆盖生物质采集、甲醇生产、储运加注的完整产业链。

 

与传统燃料油汽车船相比,该船可节省约20%的能耗,减少约27%碳、30%氮氧化物、99%硫化物和90%以上PM颗粒物的排放。这一案例为全球航运业绿色燃料应用提供了创新范本。

 

03 技术路径:燃料多元化与数字化双轮驱动

 

船舶制造业正从单一燃料向多元化清洁能源转型。据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统计,2023年,中国租赁公司共达成24艘共计37亿美元替代燃料动力船租赁项目。20251月至5月,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58%,远超202347%的占比。

 

在技术路线上,LNG作为过渡燃料已广泛应用,甲醇因储运便利性优势明显,备受市场青睐,氨燃料则成为未来零碳航运的重要选择。交银金租等机构已落地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双燃料动力船舶13艘,并积极探索甲醇燃料、电池动力、氨燃料等动力船舶项目。

 

数字化赋能同样不可或缺。中远海运集团自主研发的航运垂类大模型,整合海量航运知识和数据,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低碳航线规划。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基于区块链技术,汇聚30余家全球头部航运公司、码头运营商、银行和保险公司,运力总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

 

国开联ESGCSR报告编制专家指出:船舶制造业的低碳转型需要技术多元化生态协同化双轮驱动,单一技术路径或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实现系统性转型。

 

04 实践成效:ESG带来的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

 

船舶制造业的ESG创新实践已产生显著的商业价值。以中国船舶租赁为例,通过系统性的ESG治理,公司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更实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24年上半年,交银金租绿色船型新增投放金额超100亿元,其中符合最新船舶设计能效指数三阶段船舶投放占比超过60%

 

ESG表现良好的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国银金租落地了金融租赁行业首笔符合《蓝色金融指引》《绿色贷款原则》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多重认证标准的蓝色经济主题融资,规模达2.6亿美元。同时,交银金租与渣打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开展的5年期LNG船舶项目融资总额2亿美元,是行业内首笔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的船舶融资贷款。

 

在风险管控方面,ESG实践有助于企业识别和管理风险,提高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22艘多用途纸浆船租赁业务采用经营性直租模式,通过创新业务结构和交易模式,既有效规避了风险,也能保证承租人对运力的长期稳定控制。

 

05 挑战与展望:迈向全产业链协同的ESG生态

 

尽管船舶制造业ESG实践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绿色燃料产能不足是当前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全球绿色甲醇项目呈现规划多、落地少的特点,实际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绿色甲醇的使用成本约为传统燃油的3倍至4倍,缺乏商业竞争力。

 

基础设施短板同样亟待补齐。目前全球规划中的甲醇加注港口仅有35个,相比之下LNG加注港有276个。甲醇、氨等燃料的港口加注设施非常有限,制约了绿色船舶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面对这些挑战,国开联ESGCSR报告编制专家提出三点策略建议:

 

一是建立产业集群协同机制。借鉴中国船舶集团三个统筹经验,推动区域内企业形成差异化技术布局和互补共赢的产业生态。

 

二是强化政企研发合作。参考海南船港醇协同模式,共同开展脱碳航运走廊试点,共建船舶环保数据库。

 

三是完善绿色技术标准体系。中国船舶集团已初步建立船舶产品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编制完成了船舶、船用轴等9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草案,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基础。

 

未来,船舶制造业ESG实践将呈现三大趋势:技术多元化加速推进,甲醇、氨、氢等低碳燃料技术将并行发展;数字化赋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在碳排放监测、供应链透明度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球协同日益紧密,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国际标准互认将成为重点。

 

截至2024年,中国船舶制造企业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随着ESG理念的深入,船舶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将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全产业链协同,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从中国船舶租赁的绿色金融创新,到中远海运的绿色甲醇船舶,再到中国船舶集团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船舶制造业的ESG实践正在经历从合规披露价值创造的战略跃升。这一转变不仅重塑着行业竞争格局,更将为全球航运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国开联ESG报告&CSR报告编制、设计排版专项服务

 

关于 国开联 · 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

国开联是基于垂直行业生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者,专注提供ESG & CSR报告编制设计与披露、ESG & CSR管理提升与战略规划、碳盘查&碳核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等研究、咨询、培训服务。

 

关于 国开联研究中心

国开联研究中心是一家综合性的咨询服务机构,业务涵盖“产业链咨询、可持续发展、定制培训课”三大版块,专注于产业经济、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ESG & 碳中和)、营商环境、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功案例遍及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连续获得客户信赖与委托。

 

附:国开联 可持续发展ESG专题培训系列课程(内训课程)

 

国开联培训课程《企业ESG实践策略与实操培训》

国开联培训课程《企业ESG架构设计与管理体系搭建》

国开联培训课程《ESG与企业出海及可持续发展经营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REITs基金与ESG管理之道》

国开联培训课程《绿色建筑提升与ESG管理融合之道》

 

国开联培训课程《双碳战略政策下的企业经营应对之道》

国开联培训课程《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经营战略融合策略路径》

国开联培训课程《ESG认知提升与管理方法实践》

国开联培训课程《绿色信贷的监管政策、业务体系、发展趋势全景解析》

国开联培训课程《碳交易政策及趋势精要解析与市场展望》

 

国开联培训课程《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趋势解读与实践之道》

国开联培训课程《基于双碳导向的电力制造行业绿色制造实施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策略解析》

国开联培训课程《ESG理念在企业管理旅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国开联培训课程《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企业ESG应用实践路径解析》

 

国开联培训课程《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框架下的货币政策与绿色金融监管重点解析》

国开联培训课程《ESG认知提升与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双碳政策解读与行业分析》

 

国开联培训课程《企业ESG治理的现状与挑战》

国开联培训课程《气候变化下的企业绿色低碳战略转型和供应链管理》

国开联培训课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可持续供应链新格局》

 

官网:www.goclee.com

 

关注 国开联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0755-8324 7679

微信交流: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