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开发区与产业园

共建园区运营创新:从“空间供给”到“生态赋能”的路径突破

产业链咨询 2025.10.10

园区经济正迎来从单打独斗抱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一场以共建共享为特征的园区革命已悄然开启。

 

在我国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共建园区作为产业协同与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2025年,深哈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已突破633,注册资本达233.69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更突破500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93家。这些园区正经历从重资产开发重运营服务、从政策依赖生态构建的深刻转变。

 

01 共建园区的兴起与特征

 

共建园区是指两个或更多主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合作建设的产业园区。近年来,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当前共建园区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合作主体多元化,从单一的政府间合作拓展到政企合作、企业联盟等多维度合作;产业协作深化,从最初的产业转移承接升级到创新生态共建;区域协同强化,从国内区域合作延伸到跨国合作。

 

深哈产业园是区域协同的典型代表。截至20258月,该园区核心启动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8.8亿元,注册企业超600家,形成了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经济、新材料四大产业集聚态势。

 

国开联研究中心园区规划专家指出:共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政策优惠”转向“生态赋能”,运营方角色正从空间租赁方产业生态合作伙伴转变。

 

02 三类共建园区的差异化创新路径

 

深哈产业园:带土移植的跨区域协同模式

 

深圳与哈尔滨对口合作建设的深哈产业园,创新实施了 带土移植模式。园区不仅引进深圳的管理制度,还复制了其营商环境和服务标准,创造了两天一层楼深哈速度

 

园区构建了科技创新启动核+服务贸易集聚区+四个主题产业组团的空间布局。到2025年,园区26平方公里产值目标达到500亿元。这一模式的成功在于实现了深圳市场化理念与哈尔滨资源禀赋的有机结合。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共管共享的京津实践

 

作为京津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已建成产业载体70万平方米。园区采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形成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干的合作理念。

 

截至2025年初,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5000。园区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科技服务业构建“3+1”产业体系,吸引了大量创新企业入驻。

 

沪滇合作园区:东西部协作的双向赋能

 

沪滇合作通过“16+16”结对机制,推动上海16个区与云南16个州(市)建立园区共建关系。这种合作形成了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等多层次合作模式。

 

2024年,该机制引导云南新增落地企业445,实际到位投资207亿元。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探索品牌输出+管理输出+人才输出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与双向赋能。

 

03 运营机制创新:从物业管理到生态培育

 

成功的共建园区在运营机制上展现出两大创新特征:清晰的权责划分和生态化的服务体系。

 

主体权责关系明确是共建园区高效运转的基础。深哈产业园采用管委会+运营公司架构,由深哈两市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市场化运营,管委会承担行政管理职能。这种政企分开模式保障了政策连续性与市场活力的平衡。

 

服务体系向全生命周期延伸成为园区核心竞争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设立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孵化、融资、知识产权等全领域服务。园区创新建立五大延伸服务机制,实现从基础物业服务向创新生态服务的跃升。

 

利益共享机制设计是可持续合作的关键。云南保山市创建“1+5”“园中园体系,为每个县区划定发展空间,市县按比例共同出资,项目产生的税收、产值等经济指标也按比例分享。这一机制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缓解了县区产业基础弱、招商能力不足等痛点。

 

04 产业导入策略:链式集聚与精准招商

 

共建园区在产业导入上普遍采用产业链靶向招商策略,实现从单一项目引进产业集群培育转变。

 

深哈产业园聚焦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产业方向,依托华为鲲鹏等链主企业开展链式招商。园区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天使基金,构建全体系金融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布局,吸引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企业在此建立的生产基地可实现每小时发一车货到北京大兴整车厂的高效协同,体现了产业链紧密衔接的优势。

 

沪滇合作则创新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20255月落地云南省首批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科创企业开辟了轻资产、高价值的融资新渠道。

 

05 创新实践的价值与行业影响

 

共建园区的创新实践对于全国园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共建园区探索的飞地经济模式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云南弥渡产业园依托沪滇协作成立奉贤-大理商务中心,借力东部品牌引进创新企业,实现飞地经济的实质性突破。

 

共建园区实践的链式招商方法提升了产业集聚效率。砚山产业园聚焦绿色铝产业链,通过链主企业+产业联盟模式引进配套项目,创造高速落地的新速度,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国开联研究中心园区规划专家表示:共建园区创新的运营机制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未来三年,园区需完成房东-股东-生态运营方三重身份跃迁,通过精准定位降低试错成本、生态赋能提升企业存活率、数字驱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共建园区将不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载体,而成为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价值共享的重要平台。当园区运营者从空间提供商转变为产业合伙人,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附:国开联研究中心《产业园区招商专题培训系列课程方案》

 

国开联培训课程《资本招商及并购招商策略与实操》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园园区招商引资及运营实务》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区运营体系构建与产业生态招商策略与实务》

国开联培训课程《基于城投平台核心职能的园区资产盘活与招商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区规划与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链招商机遇展望》

国开联培训课程《基于宏观经济与招商政策的创新招商顶层设计思想》

国开联培训课程《数字化招商实践路径与AI应用破局实战》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区规划、招商与运营实务》

国开联培训课程《国有产业园区资产盘活与二次招商策略》

国开联培训课程《产业园项目投资落位流程解析与运营服务体系构建》

 

 

关于 国开联 · 产业链咨询服务

国开联致力于打造全国性产业发展集成服务商,围绕产业链内涵主线,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实践产业链咨询服务10余年,拥有多地区、多领域的实战经验,服务内容包括:区域产业规划、新型工业化规划、园区发展规划与定位策划、招商引资专业服务、营商环境评价与提升优化服务,以及企业战略规划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编制等企业投资咨询服务。

 

关于 国开联研究中心

国开联研究中心是一家综合性的咨询服务机构,业务涵盖“产业链咨询、可持续发展、定制培训课”三大版块,专注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图谱、营商环境、可持续发展(ESG & 碳中和)、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服务。成功案例遍及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连续获得客户信赖与委托。

 

官网:www.goclee.com

 

关注 国开联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0755-8324 7679

微信交流: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