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地区营商环境

生产性服务业将成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国开联 2016.03.08

制造业是工业化国家的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启动“再工业化”战略,德、英、法投巨资巩固工业强国地位,我国要由世界制造中心向创造中心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如何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向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挺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企业由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是实现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装备制造业走向新一轮振兴的重要“起跳板”。

 

在生产性服务业率先发力的发达国家,已拥有社会化的服务平台、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持、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比较而言,我国传统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中端和低端,也就是“微笑曲线”的中间而非两端,盈利空间狭窄,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处境普遍比较困难。

 

以商业模式、盈利方式为例,国际制造业跨国巨头多已通过围绕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为导向的转型。比如通用电气服务业收入占总收入2/3以上。而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服务业收入占比普遍低于20%

 

从盈利水平来看,传统装备制造业中偏重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平均利润率普遍较低。分析发现,跨国公司生产制造业本身利润率也普遍不高,其利润主要来源于研发、售后、金融租赁等服务性业务,这是与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对标中存在的最大差距。

 

从经济体量上看,很多企业“服务内置化”现象突出,规模小、布局散且同质化严重,普遍存在“大而全”的现象,且企业多以生产为核心,研发设计、资源管理、仓储运输、售后服务等为生产服务的环节专业化程度低,运行成本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随着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剥离并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企业“服务内置化”问题,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必需跨越的一道坎。

 

近年来,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和经济区正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从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看,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从顶层设计层面,需要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工业设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数据处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提高社会化程度。在政策支持上,鼓励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在市场准入和税收方面给予引导。大胆尝试工业金融租赁等金融创新,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扩大开放、财税政策、金融服务、土地和价格等方面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