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新质生产力

机器人商业化提速,产业链仍不成熟

林景成 2017.07.07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国家相关政策方面,还是在商业应用方面,其前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就整个机器人产业链而言,硬件产业链仍不成熟,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软件方面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垂直领域机器人实现商业化,至少还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

 

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企业纷纷布局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研究系列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最大受益者,总获益相当于10.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增长比例的近70%

 

正是由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各企业纷纷进入人工智能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做实体机器人的企业有一千多家,但是有一定规模销量的只有二三十家。主要集中在室内服务类机器人、公共商用机器人、特种行业工业类机器人,包括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气站和太阳能光伏清扫机器人,无人区工业机器人,智能机械臂等领域,尤其是在加工制造仓储类等高频率、重复性比较高的行业应用较多。

 

垂直领域机器人应用在室内的较多,规模性最大的成功案例就是扫地机器人,而室外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应用还比较少,原因是室外机器人所面临的场景要比室内复杂的多,行动动力要求比室内机器人复杂的多。目前进入室内机器人的企业要比进入室外机器人的企业多数倍。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室外机器人的工作面临的环境多变,不仅需要从技术上不断改进,更重要的是物业服务机器人需要兼顾整个物业服务的多方参与者的诉求,并不断优化改良。

 

这类机器人现阶段主要是通过人机结合的模式,补充人服务的不足,也就是在人类比较弱的方面通过机器人来弥补。比如防备报警、火灾识别,危险因素预警,清洁功能、24小时巡察、物业服务提醒等。但是由于整体供应链仍不成熟,规模也未达到一定数量,现阶段产品成本仍处于高位水平。

 

目前整个物业服务机器人按照每个园区投放三至五台来计算,整个行业估计在十万台以上的规模。全部算下来,仅这一垂直领域机器人市场规模就达几百亿元,但目前仍面临着技术难点、产业链不成熟,以及用户对其应用认识不足等问题的挑战。

 

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仍不成熟

虽然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与其有关的产品和服务也层出不穷,但是仍然面临产业链不成熟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在硬件供应链不成熟的前提下,更多需要通过软件来弥补一些问题。

 

目前发展垂直领域机器人面临的最大难点是行业很多地方都不太成熟,从整个产业链来讲,硬件的核心关键部件,如减速器、电机、3D激光雷达等都要依赖于国外第三方进口,导致硬件的成本高昂,整个产业链不能形成良性的发展,远传技术也在底层核心技术及零部件领域进行战略性布局。

 

与手机完善的产业链相比,垂直领域机器人产业链非常不成熟,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成熟。如何做到端对端解决使用者的问题,目前好的产品还是很少,能够打动用户的产品也比较少。除了扫地机器人外,再难找到第二款类似智能化的设备在应用上的突破。

 

在软件方面也是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仍以物业服务机器人为例,目前远传技术通过自主研发以及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逐步开展与互联网、物联网相关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在云、大数据、AI上有很好的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业服务机器人会承载更多的服务内容满足用户需求。

 

不过类似的服务细节有非常多,机器人每一个功能背后可能都涉及了海量的数据,必须借助上游数据商的服务。那么一款成熟的室外垂直领域机器人需要不断地调整软件版本。目前硬件由于存在加工制造环节,在产品成本占比仍居高不下,但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逐步成熟,这不在会成为机器人行业的核心问题。

 

目前国内至少有五家以上的企业在从事物业服务类的机器人的生产研发,从基础移动技术上主要分为视觉和激光定位导航技术,纯视觉是仅仅通过视频摄像头来达到定位和导航的功能(部分需要加上磁条或二维码),因此部分技术的机器人行走路线需要开沟挖槽,激光是通过激光点云的方式来定位导航,因此从用户接受度来讲,需要进行辅助性道路改造配合的机器人,相对于激光等技术的物业服务机器人来说会遇到更多的阻碍。

 

一台物业服务机器人的售价在几十万元不等,如果定制需求比较多,价格还会更高一些,只有一些比较高端的小区开始尝试应用。因此,随着商业化规模逐步放大,在各类物业相关场所会慢慢普及。

 

提升效率 人工智能产业前景被看好

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生产总值(GDP) 将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之和。深入分析2016-2030年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各经济增长数据会发现,多于一半的增长将归功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其他则主要来自于人工智能激发的消费需求的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势必带来效率的提升。人工智能有望提升利润率,推动行业转型。在零售行业,使用人工智能可以降低20%的库存,提升30%的线上销售;在电力行业,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减少10%的全国用电量,提升20%的电产量;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节约39%的员工成本,提升13%的利润率;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节约30%50%的医护生产力,在全球节约2万亿至10万亿美元的药物和治疗成本;在教育领域,虚拟教育助手可以回答40%的学生日常问题。

 

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及开拓新的价值和增长源,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从6.3%提速至7.9%。而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1.7%

  

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成熟度较高,且大批工作均可为发达技术替代完成,因此当时北美的生产力增长速度将高于中国。但十年之后,中国完成了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则将开始赶超美国。

 

更多相关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研究系列报告》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