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医药健康

老龄化“高原”现象——商业养老保险新机遇

刘文杰 2017.12.21

2017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31,较2016年的历史低位6.04分有了一定回升,重回2014年水平。在居民退休准备意识逐渐上升的同时,对养老金保障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我国人口的深度老龄化正加速爬坡,老龄化对我国来说,不是只有一个高峰,而将是长期存在的“高原”,但是我国的养老金保障却并不完善,因此,完善养老金保障亟待提速。

 

老龄化“高原”问题突出

国开联预测,从2050-210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长期维持在30 %左右。老龄化对中国人口不是一个高峰,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原”,到2050年,全世界每5个人中有一位老人,而中国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数量达4.87亿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高速增长,预计将达9700万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6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占总人口近33%左右,形成重度老龄化高原期。

 

要破解供需不平衡的老龄化“高原”,离不开建立健全以“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为核心的养老金融体系。要建立均衡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共担的中国特色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入手完善养老产业金融;并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政策,优化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路径,营造良好行业环境,促进养老服务金融健康发展。

 

商业养老保险迎来发展机遇

老龄化“高原”这枚硬币的反面,是商业养老保险迎来了发展的好时代。我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主要依赖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企事业单位年金起步不久,发展并不顺利。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则更是不成气候。三大支柱仅有其一在支撑,其风险是随着物价上涨和养老金替代率的降低,将影响未来人们的养老保障水平。随着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以及养老金替代率的降低,未来人们退休后的生活品质下降,或是大概率事件。

 

老龄化社会,如何保障养老可谓核心的民生大事。而要保障人们退休后享受体面的晚年生活,金融支持则至为关键。目前一方面全社会都为如何养老而焦虑,另一方面又因缺乏优惠养老储蓄制度,不规范的“养老理财”、“养老投资”等又屡屡令人们上当受骗,甚而血本无归。因此,无论是为化解社会焦虑,还是从提高养老金储备考虑,加快养老金第三支柱,即商业养老保险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

 

2017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2017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国开联认为,这将释放巨大的个人养老保险市场需求,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解决中高收入人群养老方案的首选。目前国家陆续推出多项养老产业政策,驱动社会力量共同探索养老金融的更大边界,在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雇主和金融机构需共同发力

政府、雇主、金融机构应多方发力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以解决“高原”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政府应稳定经济增长,给予更多的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教育力度,完善相关行业法律制度建设;雇主应提高对雇员的责任意识,在参与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努力建立雇主与员工共同缴费的企业年金制度;而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人群灵活设计或匹配对应的保险产品,推出不同的增值保障服务,促进居民主动咨询购买商业保险产品。

 

更多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PPP模式与投资策略深度研究报告》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