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新质生产力

“智慧停车”2.0时代下的数字经济战略

徐志涛 2017.12.27

截至2017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全国各城市智慧停车场覆盖率都在6%以下,其中,84%的城市智慧停车场覆盖率不足1%。智慧停车将成为继共享单车后对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发展风口。

 

停车位缺口超5000

根据国开联发布的《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策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5%的增速上升,截至2017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其中汽车2.05亿辆。然而,我国目前大城市的小汽车和停车位的平均比例是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停车位明显不足,停车位缺口至少在5000万以上。

 

 “智慧停车”就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在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DT(数据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停车要素和资源(含人、车、路、停、费、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网络互通化、信息共享化、业务融合化和产业智能化,即在信息网络空间下进行时空的转变和迁移,实现互联网上与停车相关的要素、资源及其关联服务、衍生服务的互联互通、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和充分释放。国开联产业分析师表示,十九大报告已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战略,”智慧停车”正是数字经济重要的一部分。

 

行业集中度很低,最大公司市占率仅为4.4%

《报告》指出,停车行业当前集中度很低,经营管理企业数量多而普遍业务规模小。以北京为例,登记备案的停车场有6581个,而参与管理的物业管理公司和停车管理公司超过3000家。其中,最大的停车管理公司市占率为4.4%,停车位市占率为1.9%;前四大停车管理公司停车场市占率合计为8.5%,停车位市占率合计不足3%

 

 84%的城市智慧停车场覆盖率不足1%

《报告》认为,传统停车场存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痛点,让停车场经营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也阻碍了行业价值的提升。

 

技术方面,国内绝大多数停车场依然采用传统刷卡、取票的出入口控制方式,对ETC、视频识别等智能技术应用不足,智慧停车普及率低。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截止到20178月,全国各城市智慧停车场覆盖率都在6%以下,其中,84%的城市智慧停车场覆盖率不足1%

 

管理方面,大多数停车场依然采用人工收费,管理手段落后。停车场承包企业往往将经营权层层转包至收费员,在收费员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收费现象,且“跑冒滴漏”问题难以杜绝。同期,发达国家停车场管理已基本进入无人收费阶段。

 

整合两端资源,迈向智慧停车2.0时代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报告》进一步提出,解决之道在于对传统停车场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在提升停车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借助平台的力量将零散的停车资源进行联网整合,从而促进停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缓解供需矛盾,改善停车难。

 

目前,国内已经有上万家停车场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升级,具备了车牌识别、车位诱导、不停车电子支付等能力,管理和服务上更加智能、高效。同时,车位资源联网后,通过智慧停车平台引流,大大提高了车场的车位利用率,显著增加营收。

 

而在车主端,借助智慧停车App,车主可以在手机上搜索附近停车场信息,获取最优停车方案,并在享受到不停车快速出入场、场内智能找车等优越的服务体验,整个停车过程更为轻松、便捷。

 

《报告》指出,智慧停车行业当前正从针对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的1.0阶段,向围绕“人、车、场”的大数据进行应用的2.0阶段过度。行业进入快速上升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更多相关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策略报告(2018版)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