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地区营商环境

监管加码,中国PPP回归理性

涂达胜 2018.01.17

财政部92号文要求集中清理入库PPP项目,2018年“防风险”仍为经济工作重点,部分银行收紧了对PPP项目的融资。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2018年,PPP回归理性,重点领域的PPP项目仍将得到大力支持,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扶贫攻坚、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

 

监管加码 PPP迎规范“大考”

目前有些公司把PPP项目包装成政府背书的项目,这些其实都是过度营销。PPP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泛化滥用PPP、项目运作规范性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01711月,财政部印发了92号文《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PPP从入库项目中移出,明确PPP项目集中清理的完成时限是2018331日。

 

此后,国资委发布192号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强调从项目准入、规模实施、会计核算等方面加强央企开展PPP业务风险管控,明确PPP业务重大决策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国家发改委印发2059号文《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

 

国开联认为,92号文最大的威慑力是全面清理入库项目,不合规的入库项目将会退出项目库。项目入库是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筛选项目的重要考量因素,入库后,涉及的财政支出会更有保障,退出后,原则上不得通过预算安排支出责任,本金和收益难以保证。

 

地方加强清理 银行收紧信贷

目前,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省份正在对当地PPP项目库进行核查清理,在3月底大限来临前彻底排查,对于踩“红线”的项目要求整改规范,对于不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清理出库。在浙江公布的2018PPP工作计划中,明确将进一步强化财政对PPP的监管,推进PPP工作规范发展。同时,明确继续执行支持PPP的政策措施,对地方规范开展PPP模式给予资金支持。

 

近期,有报道称多家银行收紧PPP信贷,态度转为谨慎。此举是为了对PPP项目进行合规审查和风险排查。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到严禁地方政府以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要求各大银行规范所有跟政府融资有关的业务,PPP是其中重要的审查内容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全民理财成为热潮。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开拓投资渠道,采取PPP模式开发理财产品。国开联认为,由于PPP面临的风险相当复杂,对参与方具有较高的专业化要求,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筹集的社会资本,一般为民间小额投资,在专业性和服务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然而,也有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打着PPP旗号、泛化滥用PPP乱象。作为投资者,在投资互联网金融PPP理财产品时,还需擦亮眼睛,警惕投资风险。

 

蹄疾步稳 跑得快更要跑得稳

PPP到底有多火爆?据国开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市政工程PPP模式与投资策略深度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1711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项目6874个,投资额10.3万亿元,落地项目数2587个,投资额4.4万亿元,落地率37.6%;储备清单项目7033个,投资额7.2万亿元。在现有的PPP庞大体量下,还有更多需求正在不断涌现。

 

随着PPP监管政策频发,金融机构对PPP态度趋于谨慎,未来PPP将走向何方?尽管PPP目前似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业内对PPP未来发展还是十分看好。

 

从总量上看,2018PPP落地规模会有所下滑,但结构上会有所优化,质量和规范性会大幅提升。国开联认为,未来PPP发展将会有三个着力点,一是项目分布会加大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服务领域项目支持力度,如养老、医疗等幸福产业;二是付费机制方面会更关注市场化的使用者付费项目;三是从社会资本性质看,鼓励和引导民企参与PPP,提高民企参与度。

 

更多相关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中国市政工程PPP模式与投资策略深度研究报告》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