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地区营商环境

风口期来临,长租公寓面临“假大空”

Jessi 2018.02.25

长租公寓行业迎来“风口期”,标杆房企、一二手中介、连锁酒店、创业公司、国企等市场主体纷纷汇聚该市场,打算从风口期中挖掘商机。但在长租公寓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其中一些“玩家”仍然比较浮躁,出现了“浮夸风”,甚至出现了虚报规模、业绩等情况。

 

“假大空”之一:市场空间没那么大,数据有点自娱自乐

有机构报告预测,到2020年,租房人数将达到1.9亿人;到2025年,中国租赁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1.1万亿元增长到2.9万亿元,甚至有的机构预测未来10年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看了这些自娱自乐的预测数据,貌似长租公寓行业空间很大。暂且不管这些数据预测的依据和过程是否合理,从结果来看,不够合理,也没有这么多市场空间。

 

国开联认为,市场化的租赁住房本质在于先租后买,租是先期人口导入策略,租了一段时间后,有了支付能力,自然会向购买住房迈进。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安得广厦千万间”指的就是一个家庭要有自己的住房才会安居乐业。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化的租赁住房更多的意义在于先租后买,买是安定的基础。因此,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收入水平的提升,租赁住房的群体会不断转化到住房买卖市场,租赁市场的空间不会一直无限制放大到3~4万亿元的规模。

 

“假大空”之二:运营签约间数“浮夸风”,夸大运营规模

长租公寓“5+1”的市场格局来之不易,但各家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规模,使用的招数除了加大拓展与资本推动外,一些“挖空心思”的做法陆续出现。从运营或签约间数来看,主要表现为虚报数据的“浮夸风”问题。

 

比如,有家长租公寓企业对外宣称已经有10万间房源,但经过国开联调研数据核算,其运营的长租公寓2.5~3万间,再加上签约未运营的2万多间,这家企业只有5万余间的总规模。甚至有的企业还制订了发展几百万间长租公寓的规模化目标。

 

另外,部分有买卖二手房背景的公司,分散式长租公寓运营签约间数动辄几十万间,数据确实很庞大,但经过国开联仔细了解,这些数据有很多水分。一般来讲,这些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式签约由二手房公寓板块业务运营的房间数据,这个数据应该算正常的签约运营数据;另外一部分是已经登记租房的房源,这些房源有可能同时在几家中介门店登记。这样的数据不能算,算了就有了水分。因为数据量大,并不是具体到某一家公司独家委托运营的房源,也有可能是不存在的虚假数据。

 

“假大空”之三:运营签约间数“浮夸风”背后的资本诉求

除了上述运营签约间数“浮夸风”虚报运营规模之外,还有的企业甚至直接签“假合同”,这些“假合同”的签约运营间数也算到规模数据当中。这种“假合同”分为两类:一是个别大公司与中小规模长租公寓签“假合同”,房价、数量算自己的,只需要交一部分“手续费”,其实,业务上一点关系都没有;二是直接签“假合同”,利用各种营销噱头和开发商项目签约。有的距离能够达到运营条件的时间还早,有的项目若好卖,开发商有可能不会考虑做长租公寓。

 

那么,为什么出现个别公司运营签约间数“浮夸风”?制造这些虚假规模数据有什么好处?国开联认为,个别公司运营签约间数“浮夸风”背后的诉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诉求。简而言之,就是规模大了市场占有率高了,品牌影响力就有了,后期可以向更多相关合作方宣传,方便接下来业务规模的扩张。二是资本市场融资诉求,有的长租公寓企业估值是按照企业的签约间数来估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按间数来算,规模越大其估值也就越高,有了估值就可以融资,有了钱企业就有了规模。所以,企业为了增加估值会千方百计扩大规模,包括上述提及的各类手段和措施。

 

由此可见,个别长租公寓企业运营签约间数“浮夸风”背后的诉求已经明确,这也可以理解,但这样虚报企业规模的情况令人担忧。鱼龙混杂的市场中,个别企业通过虚报数据欺骗投资者、欺骗市场,未来极有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将影响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在此,国开联呼吁大家正视行业问题,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可能长久存在。

 

更多相关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中国长租公寓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策略报告》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