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综合

装配式建筑亟需补齐短板

戴茂文 2018.05.17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企业车间按标准生产好,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种类。受益于我国环保政策的影响,被称为“建筑业革命”的装配式建筑市场,正在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国铺开,行业存在待挖掘的万亿级市场,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市场早期必然面对的短板。

 

装配式建筑迎发展契机

受我国环保政策持续趋严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的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发展质量与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转变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装配式建筑高度契合了绿色建筑对于节能环保的要求,装配式采用了工厂化制造,现场拼装的生产方式,施工过程较现浇结构大大简化,现场消耗人工量大大减少,减少原材料使用量,缩短建设周期,显著降低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

 

由于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建设的高峰期,高楼大厦、居民住宅、市政设施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产生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为24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在我国环保政策不断趋严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尤其是钢结构建筑)凭借其节能环保方面的巨大优势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青睐,装配式建筑迎发展契机。

 

万亿级市场或将浮出水面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全国的发展,2016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7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

 

此后,全国各地也陆续出台落地细则。截至20179月,已经有30多个省市地区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给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以及配套措施,其中22个省份制定了装配式建筑规模阶段性目标。在政府层面的鼓励下,过去十几年发展不温不火的装配式建筑迎来新的机遇。国开联预测,到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有望超过8亿平方米,以每平方米2500元测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7万亿元。一个近5万亿的新型市场或将浮出水面。

 

行业短板亟待补齐

面对如此广阔的前景,发展装配式建筑,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企业主体,都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但从目前的国内形势分析,依然有许多短板亟待补齐。装配式建筑业的短板或不足,不单单体现为行业政策或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而是来自产业自身的制约性因素。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人才供给、政策监管、市场规划以及发展模式等“六大缺失”,是当前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核心制约。

 

比如在标准规范上,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专供建筑相关的标准规范,但缺乏与其相匹配的独立的标准规范体系。产品及结构间的工业化设计标准和产品标准需要完善。由于缺乏对模数化的强制要求,导致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工业化建造的综合优势不能充分显现。在人才供给上,2018年建筑业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但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不足行业总人数的1%。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还在初级阶段,也是必经阶段,而欧美日已达到成熟水平,且有丰厚的资本支持,我们只能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更多的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总结经验,推动行业发展。

 

国开联认为,我们应充分考虑目前的市场特点,采取逐步推进,先易后难的方式,结合政府政策,循序渐进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在特定地区、特定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甚至依托政府的政策性工程开展试点,逐步向商业化的建筑拓展,积累经验,以便最大程度、最高性价比地去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做,既能扬长,又能避短。行业龙头企业和实力公司应积极与高校合作,通过在线教育、短期人才集训、职业学历教育等形式,共同搭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通道。

 

更多相关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策略报告(2018年版)》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