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现代金融

无人货架遇冷,智能货柜或成新方向

刘文杰 2018.07.24

无人货架伴随着新零售热潮,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焦点。但2018年以来,无人货架行业风波不断,无人货架公司融资失败、撤点、裁员甚至倒闭的消息不断传来。从“爆火”到“遇冷”,无人货架还能撑多久?

 

风靡一时

自马云提出新零售,阿里带动无人化概念,无人便利店便成为了风口,随之无人货架也成为了资本的必争场地。无人货架是指无导购员、无收银员的便利货架,用户自助完成选购和支付。无人货架主要设置在办公空间,消费者自取商品并扫描货架上的二维码进行支付。无人货架的代表主要包括猩便利、零食e家、用点心吧等。相比与自动贩卖机,无人货架成本低,一般无入驻租金,但丢失率难控制。

 

     2017年开始,无人货架伴随着新零售热潮,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焦点。随着资金的大量涌入,无人货架逐渐形成风口,并不断扩张。就这两年来,包括“果小美”“猩便利”“哈米科技”等几十个无人货架品牌相继出现,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整个无人货架市场在2017年10月份之前就有超过16家完成了融资,总金额超过25亿元。而市场的火爆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互联网巨头正肆机瞄准无人货架,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象。

 

不得不承认,无人货架的出现确实让零售巨头们猝不及防,不过这也给了零售大佬们一个新机遇,于是像阿里、腾讯系每日优鲜便利购、猎豹、京东到家、顺丰、苏宁等巨头玩家纷纷入局无人货架。

 

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预计2018年无人货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将达到13.3亿元。

 

一夜遇冷

和许多新兴产业一样,好景不长,无人货架市场在2018年年初便急转直下。多家创业公司先后被爆出倒闭、偷货、融资受阻、撤点等负面消息。

 

2018年初,无人货架行业便风波不断,几家“领头羊”企业相继传出大幅裁员、全线收缩、资金链断裂等消息。此外,散播竞争对手倒闭谣言、偷竞争对手货架上的商品、要求顾客撤掉对手的货架并予以酬谢……恶性竞争在无人货架企业的盲目扩张中时有发生。

 

国开联认为,无人货架是一个看似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的行业,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规模化之后的精细化运营。一味追求扩张速度,忽视已有点位的后续经营巩固,是行业存在的问题。各企业还未探索出成熟的运营、盈利模式,需客观看待这一市场风口。

 

无人货架在短时间内便经历了大起大落。尽管不少企业相继发声,否认面临“倒闭”的消息,但可以明确的是,无人货架行业正在大洗牌。谁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目前仍是未知数。

 

无人货架从爆红到遇冷,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判断:不论是商业发展还是互联网创新,必须尊重规律、回归理性。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集市交易,到百货商店带来的“现代商业第一次革命”,再到如今线上线下结合的个性化消费体验,虽然零售的形态不断变化,但都离不开成本、效率和体验三个关键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恐怕都难以支撑一种零售业态的长久。而从创新层面来说,无人货架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模式创新,有其价值,但光有模式创新,光靠创业者造梦、资本吹风,远远不够。失去对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现状的科学分析、对结果的审慎评价,沉迷于资本造富神话,便会扭曲市场心态,也不利于创新持续进行。

 

智能货柜或成新方向

2017年国内无人零售市场(含智能货柜)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国开联数据显示,国内的无人售货机数量应为270万台才能真正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目前,国内无人售货机仅为不到20 万。由此可见,智能货柜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

 

智能货柜将是无人货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不同于无人货架的粗放管理和运营,智能货柜除了能够有效解决货损之外,同时帮助企业与消费者建立高强度链接。但是在技术上也对智能货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截至目前,京东、七只考拉、魔盒CityBox、每日优鲜便利购、便利蜂等办公室无人货架玩家均已推出智能货柜。

 

无人货架进入智能化时代后,竞争的核心是研发能力、运营能力和资本能力的全面比拼。谁能更快地研发出用户体验足够好、成本又足够低的智能货柜,谁能实现更高效的产出、更优的成本控制,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更多相关资料,请详见:国开联发布的《新零售行业投资价值与商业模式报告(2018年版)》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