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农业农村信息化

乡村振兴之三大产业振兴之路

国开联 2019.05.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出要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由此可以看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乡村振兴的发展一定要以产业为支撑。但是目前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并且目前产业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探索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势在必行。

我国乡村产业结构亟待改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在国家开展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城市已然开始探索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由于产业转型升级不明显,因此还有很大的空间区改善,具体问题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乡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开发产业不具有特色无法形成支撑。许多对于产业的探索仅限于农产品种植,并未从三产融合的角度去探索产业的发展。此外,大多数乡村在没有弄清楚自身资源和当地特色的情况下,盲目投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导致产品个性不足,缺乏竞争力。

第二、地方政策导向性不足,财政权责不够清晰。目前政策对于乡村政策的产业导向性不够合理,哪些是乡村产业,哪些能够纳入乡村产业范畴并且可以获得政府补助,财政权责不够清晰。

第三、乡村文化产业缺乏内生动力,结构性矛盾显著。目前我国各个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行业差异较为显著。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乡村文化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较为简单,许多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因此乡村文化产业内生性不足,无法满足社会人群的心理需求。

多种产业发展路径探索,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需要根据乡村自身的资源和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发挥农村的特有优势,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传统村落增强自我发展动能,有效促进传统村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目前乡村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因此以农业为核心,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三种路径。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大多数乡村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时,过多的关注经济效应而舍本逐末,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农业高质量的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体系。因此促进乡村农业方式转变,应以提升质量为导向,以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为发展目标,以和谐共生、资源节约为原则,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以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乡村的产业较为单一,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文化、矿产等产业,而农业则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打通以农业为中心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宽增值空间。具体可参照日本乡村振兴六次产业案例,以政策为引导,确保农民在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保证的基础上,做优第一产业,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其次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最后做活第三产业,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康养健身等方向横向拓展,扩宽产业发展融合新途径。

——构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长效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而这一内生动力必须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我国目前乡村振兴主要面临人才和资金两方面问题。

资金方面,可参照法国乡村振兴案例,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基础上,由工商业资本家与农场主通过控股或缔结合同等形式,形成农民和资本家的利益共同体,可借鉴法国的乡村振兴案例,推进农民和企业投资者形成合作关系,避免简单地将农村变成企业家的投资场,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

人才方面,目前农村面临问题是人才知识缺乏,农业现代化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因此可招引人才会村,鼓励外乡认识返乡创业,培养农民的责任意识,有鼓励农民参与到产业培训中,以此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