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农业农村信息化

乡村振兴之乡村文化实施路径

国开联 2019.05.23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繁荣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乡村文化内容丰富、载体多样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全面认识乡村文化的内涵,乡村文化既包括各地域上千年来形成的特色文化,又拥有时代鲜明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根植历史,挖掘特色乡村文化

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主要包括弘扬乡村价值观念和保护乡村文化载体两方面。

弘扬乡村价值观念,乡村价值观念内容丰富,包括重农扬农、家庭为本、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以丰补歉等人文精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传统美德;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儒家文化;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等民俗文化,它们深深植根于中国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并在新时期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保护乡村文化载体,乡村文化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载体多样。独特的自然环境、作物植被、生产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生活样相、村落格局、民居建筑、语言器具等构成了各地乡村的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等手段,让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繁荣。

——面向当代,培育新时代乡村文化

振兴乡村文化,既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也要适应时代、需求变化,将现代精神、先进理念融入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深深融入乡村文化,构成乡村文化新内涵。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等活动,将新时代文化融入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内涵。

挖掘当代乡村模范。通过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选树好农民典型,大力褒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积极推出“凡人善举”,让新时代乡村文化的践行者成为发展乡村文化的典型。

三条路径探索,实现乡村文化繁荣

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其定位、品牌和人才,即通过实施特色化、产业化和吸纳广泛人才三条路径来实现乡村文化繁荣。

——打造特色,多举措扶持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必须承认其客观性、包容其差异性、理解其独特性、掌握其规律性、发掘其合理性,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坚持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当地的人文和生态特色,注重文化场地设施统筹安排,打造文化长廊、文化团队、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品牌,搞好“一村一品”规划设计。

要着力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全面展示乡村文化遗产。通过建立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扶持基金,建立非遗演示馆,加强对非遗进行研究、创意开发,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通过加强乡村文艺创作、文艺编导、文艺演出、文化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举办农民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农村群众以传统文化、当地风俗、美丽乡村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文艺作品;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产品展示的标志景观、种植观赏植物的视觉景观,帮助其提升特色、提高知名度,为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搭台唱戏。

——聚焦乡村文化产业化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乡村文化的产业化,产业兴旺是乡风文明的物质表征,是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

乡村文化的产业化主要呈现为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乡村环境的绿色化、乡风民俗的旅游化、乡村故事的影视化等类型。将乡村文化转化为直接而现实的生产力,通过发掘乡村文化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以集约型、内涵式、品牌化的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影视产业等,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建设富裕乡村、美丽乡村、魅力乡村、创意乡村,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聚焦产业发展,着力在创建“有活力”的新乡村上下功夫。我国乡村文化底蕴丰厚,特别是县域的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及田园风光都为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牢固树立全局谋划、全方位推进、全时空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观,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聚焦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乡村既可以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又可以结合特色民族、民俗和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手工艺、民族手工艺、民族文化文艺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围绕“全域旅游”“创意旅游”“情感旅游”、“无景点旅游”等新业态,精心打造多元“文化+ 综合体。

——吸纳人才,壮大乡村振兴主体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是根本。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回流,吸引毕业大学生、外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返乡就业创业。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的人力资源支撑,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