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农业农村信息化

“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高能引擎

国开联 2019.05.27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战,而生态振兴也成为大多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其中尤以安吉高家堂村、湖南安乡、浙川县盛湾镇和潍坊青龙山区为代表。而这三个乡村发展生态振兴都存在共同点,这些乡村都是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且自身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进行乡村振兴之初,严格设立生态保护红线,以生态为基进行产业发展,以“生态+”为主打,将相关产业发展成自身特色支柱产业,并在产业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相关产业,形成生态产业闭环,以此来实现生态振兴。以下是对三个案例各自的解析。

 

安吉高家堂村——生态立村,打造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

高家堂村深谙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一道理,在实践乡村振兴战略之初就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自身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生态+产业打造成自身的支柱产业。

高家堂村位于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从98年开始,高家堂村就禁止砍伐,对3000亩山林进行封山育林,以笋竹产业为发展重点,重点做好竹产品的相关开发,在全村形成竹产业生态。2003年高家村修建环境水库仙龙湖,在竹产业生态成熟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将竹林培育、生态养殖、农家乐三个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已形成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生态农业产业布局,使得生态经济成为全村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对财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湖南安乡县——“4+X”生态特色,探索乡村振兴的“安乡模式”

安乡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县水量充沛,是建有一线临洪大堤420公里,分别占湖南省八分之一,占常德市五分之二,实属一景,自古以来都是名符其实“水乡”。安乡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以“绿色发展、生态崛起”的理念为指引,大力推广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搭配,探索出了“水稻+水产+水生蔬菜(空心菜)+水果”和 “水稻+水产+水生蔬菜(茭白)+瓜蒌(药材)”的“四水模式”,从而实现了安乡农作物无得优质高产。而安乡在四水模式发展成熟的基础上,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推动,形成了“稻田+”“荷田+”“蔬菜+”“水产+”的“4+X”生态特色,实现了“稻虾”、“稻蛙”等生态共生,并良好地保护了环境。

目前安乡生态农业获得快速发展,生态立体种养总面积超过3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采用四水的种养模式,可亩产稻谷600公斤、龙虾175公斤、空心菜125公斤、水果200公斤,总产值约8650/亩,成本约2550/亩,纯收益约6100/亩。“4+X”生态特色不仅保护了安乡的环境,也创新拓展产业发展,助力安乡2000多个贫困户脱贫。

 

 浙川县盛湾镇——“生态+旅游+创新”三大战略助力脱贫攻坚

盛湾镇,地处淅川丹江口水库南岸、豫鄂两省接合部,八山一水一分田,2019年全村贫困户达2961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盛湾镇以生态为先,坚持生态立镇,以已有石榴、杏李等自然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两大主导产业,兼顾发展中药材、猕猴桃、大樱桃、食用菌、小龙虾、黄粉虫等高效生态产业,扩大产业带贫覆盖面,打造“一条长廊”“两条产业带”。在高效生态产业的同时,盛湾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容治理,对19个贫困村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此打造积极建设软籽石榴、猕猴桃、中药材等产业观光和休闲娱乐基地,增强盛湾镇旅游硬实力。2018年盛湾镇创新性引入中国淅川·丹江湖国际越野赛,以越野赛提升盛湾镇的知名度,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生态产业、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的新样板。

截至2018年底,该镇共发展软籽石榴1万余亩,杏李5000余亩,辛夷5000余亩,猕猴桃1000余亩,核桃、花椒近万亩,大樱桃800余亩,贫困户实现户均两项产业叠加,致富势能不断增加,已脱贫16866007人。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