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地区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下的区域发展与融合

国开联 2020.07.21

我国高度重视区域协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区域间通信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突破人口和经济格局的限制,助力各区域更高质量的发展。以颠覆性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出现,成为各区域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培育新动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新的突破口和重要渠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城市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但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区域有效融合发展,仍需探寻。

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沿海地区具有显著优势

根据中国信通院,2018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规模达8.63万亿远超其他区域;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分别以4.31万亿和3.46万亿排名第二第三;老东北基地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缓慢,总量规模分别为1.6万亿和1.26万亿。由此可见我国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仍与地区经济水平息息相关,整体呈现从东南到西北慢慢减弱的趋势。

从增速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依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传感器等数字经济软硬件领域的优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8年增速规模分别为18%和17%,位列第一和第二西部地区以17%的增速与珠三角并列第二在增长势头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或将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从具体城市来看2019年广东江苏是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引领者,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5万亿主要由于广东江苏的信息产业比重都超过15%,成为两地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北京浙江上海四川福建湖北安徽陕西的数字经济规模均超过1000亿,陕西依托强劲的信息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一跃成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产业数字化引擎作用不断凸显,各区域因业制宜

我国数字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增加值达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总体数字经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80.2%,产业数字化的引擎作用不断凸显。

从区域产业数字化则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相关2018年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更注重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在整体数字经济中的占比达90.5%88.8%,京津冀为79.8%,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由于数字经济人才和资源充足数字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


数字经济成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推手,长三角率先推进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

当前各区域依托在资金网络、商业信息网络、物流网络等数字化渠道和5G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推进,不断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尤其对于西南、西北等地区,数字经济帮助其突破资源和地理环境的限制,获得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如贵州、宁夏等地区,气候干燥,降雨少,复合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条件,使得西部地区的城市可以通过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服务器的建设参与到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中来,深化与腾讯、苹果、美团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互联网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平台、通关和物流便利化,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数字化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为缩小东西部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也成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渠道之一。长三角地区依托自身深厚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和阿里、美团等数字经济产业龙头的支撑,率先推进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在2019年12月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明确要求“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探索数据开放共享和场景应用。

在区域协同发展上长三角已形成较好的跨区域产业链配套如上海和昆山、南京和马鞍山等,为数字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在电商平台、大数据核心技术和长三角制造网络优势的发挥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将推进长三角区域内构件新零售新制造新政务的全链接的有效闭环并未国内其他区域做出标杆示范

当前数字经济或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制造业实现高能循环同时借助区域资源的整合实现一批技术攻关将更有效的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创新区域融合的发展机制同时在未来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推进东西部经济借力数字经济也将更均等地共享区域经济发展机会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