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区域经济与协调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已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开联 2020.07.24

近年我国不断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寻求新的区域增长动能,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引擎作用愈加明显,在推动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优化整体产业效益、持续提供产业创新活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圳、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已突破万亿,并占据总体GDP的30%以上,同时以深莞佛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长株潭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也已然崛起。

区域一体化加速,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在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变革全球经济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国或将迎来资本市场发展和建立产业链集聚的历史性机遇。随着各项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推进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产业的加速集聚将显著降低全球供应链的的采购成本,并吸引外商关注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建设。

但当前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仍然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受地方体制机制限制、行政区域经济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抱团发展的动力不足,导致区域协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二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深入合作,导致区域产业合作不够;三是由于在产业准入、公共服务、投资准入、环境保护等产业政策一体化程度较低,导致区域在要素流通领域合作不深;四是区域间的开放平台还未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导致平台的区域带动作用难以发挥。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已经着手出台政策,以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发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长三角率先推动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6月,长三角率先推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提出立足立足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走廊由上海松江、浙江嘉兴、浙江湖州、浙江杭州、浙江金华、江苏苏州、安徽宣城、安徽芜湖、安徽合肥共同组建)。具体的产业一体化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以协同创新打造产业高地

长三角以科研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构建区域创新协同网络来提升产业链协同的发展水平。在顶层设计上,建立跨省分工的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围绕产业一体化,明确各个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推动长三角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一体化,改善区域内产业雷同,地质竞争的局面;在促进创新资源有效流通上,建立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机制,让企业购买区域或其他大型区域的科技服务后,给与当地的补偿和奖励,同时建立了“G60科创云”,提供专利数据查询检索金融服务政策解读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高效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以合作平台优化产业布局

为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空间集聚和错位发展,长三角积极构建产业平台和合作载体。一方面以区域内的高新区、工业园为主要载体,通过共建产业园、飞地经济推进建立跨省产业合作平台,探索收益分享机制,专门发展传感器、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由苏州工业园牵头,聚合长三角9城的42个国家级开发区及省级开发区成立G60科创走廊园区联盟,以此打通园区内的产业合作转移通道,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吸引产业项目投资,促进产业在区域园区内更有效地布局。

——以制度优化释放产业活力

为推进产业政策一体化,加强长三角区域内的要素流通,长三角率先在基层机型“集成改革”,G60科创走廊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省市“一网通办”,足部出户可办理51项跨省适宜,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市场准入方面,长三角正筹措统筹建立统一、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此降低制度性成本;在数据共享方面推进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共享,便于企业上下游对接和金融机构精准放贷。

长三角在推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体化的合作方面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梳理标杆成渝地区借鉴长三角的发展经验大力推进成渝双圈内的产业一体化合作在未来要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内的引擎作用,要从做好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区域共同体引导共性要素在区域内自然流动、突破“卡脖子”技术等多维度进行发力。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