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产业链招商与链长制

西安市招商引资“21条”

国开联 2020.08.07

西安市《关于加强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

实施意见》(全文)

 

2020年4

 

全面贯彻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深入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十项重点工作部署,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强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精准招商为导向,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健全以规划、项目、政策、要素、队伍“五个统筹”为重点的“一盘棋”招商格局,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实现追赶超越提供项目支撑、人才支持、要素供给、产业动能和资金保障。

二、工作目标

2022年底,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扩总量。招商引资实现追赶超越,实际引进内资、实际利用外资每年均增长7%,总量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等水平。

(二)优增量。围绕6大支柱产业、5大新兴产业、6大生产性服务业、1个特色产业开展“双招双引”,新增实际到位资金中,全市及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占其总额的比重不低于50%;投资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符合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定位的优质项目个数占比不低于10%;引进高层次人才1500名以上。

(三)激存量。充分激活存量项目,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完善招商项目评价,建立项目的优存劣汰机制,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开业、开业项目抓产出”的节点要求,促进项目的开工注册率、资金到位率、竣工投产率逐月提升。积极促进本地现有企业增资扩能、做优做强,向存量要增量。

(四)提质量。牢固树立“以项目建设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和高端人才落户西安。实施招商项目全流程管理,把握市场前沿、拓宽目标视野、明晰区域定位、加强评估考核,注重新引进项目的产值、税收等贡献度,提高项目的匹配度和回报率,实现精准招商新突破。促进城市品牌和重点产业平台影响力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渠道体系、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以招商统筹为重点的“大招商”格局进一步优化。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重点产业,聚焦产业链招商。围绕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定位,以主导产业引领、核心企业带动、本地企业配套、产业生态支撑为方向,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实施强链、育链、聚链、优链、延链招商,推动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一批具有更强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培育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产业。

1.围绕6大支柱产业强链。以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为重点,支持三星、美光、中兴、比亚迪电子,陕汽、吉利、比亚迪,西飞、西航,西电集团、特变电工、陕鼓、永电金风,西部材料、西部超导、隆基绿能、乐叶光伏、中车永电,西安杨森、西安力邦、清华德人、幸福制药、巨子生物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引进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促进本地企业间相互配套,健全产业创新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相关区县,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富阎产业合作园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

2.围绕5大新兴产业育链。以人工智能、5G技术及基建、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抢抓新基建投资风口,加大高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引进,招引拥有重要地位的龙头企业,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培育一批创业企业。依托西安工业云平台和华为、阿里云等平台,发展云计算应用服务,促进5G和大数据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发展,引导产业向“平台+共享”和“产品+服务”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相关区县,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等)

3.围绕6大生产性服务业聚链。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SGS、西测电子、西谷微电子、金域医学检验、华邦检测、佰美基因为行业龙头,打造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群。以打造金融、物流等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在西安设立全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引进国内外知名展会公司、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及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落户西安,重点引进供应链企业、综合物流企业、高端商务服务企业和技术含量高、实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局等)

4.围绕1个特色产业优链。按照《关于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旅融合招商。引进知名文化制造企业、高品质酒店、大型文旅开发运营商、“文化+”和“旅游+”产品等;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全国文化产业30强等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扶持本土文旅企业成长壮大;培育一批综合性文旅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赛事等新兴旅游项目;引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型文旅新业态,打造高端文旅消费产品,促进旅游环境和产品提档升级。(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5.围绕一批龙头企业延链。以重点发展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针对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和协作单位招商,引进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与龙头企业相关的项目、人才、技术、资本,打造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配套链、要素链,构建“龙头大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协同”产业链、价值链发展模式,形成发展有序、协同高效、活力十足的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相关区县及开发区、西咸新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

(二)优化产业布局,聚焦差异化招商。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各区县(开发区)按照要求,结合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格局。

6.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西咸新区、各开发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围绕已经明确的主导产业,以差异化招商推进特色化发展,打造若干个集聚度高、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产业地标。引进符合自身产业定位的龙头企业、领军人才、引擎项目、优质资本等高端要素,做强现代制造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发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功能与优势,通过政府或国企创办、引进专业园区运营商、地方与高校院所合作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科技园、离岸孵化器、飞地产业园等招商平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打造“区中园”“园中园”。(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西咸新区、各开发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等)

7.依托特色产业平台招商。依托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服务业聚集区、农业聚集区,坚持“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群、服务集中”发展方向,强化平台载体的组织、引导、承接功能,为招商引资提供支撑。坚持以产业布局定招商方向、以主导产业定招商项目,打造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主平台、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地、全市主导产业配套区。(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相关区县及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

8.依托各区县发展特色招商11个区要发挥好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引进高端要素改造传统产业,引进“四新”企业培育新动能,促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产业迭代体系。大力引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2个县立足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大力引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高附加值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促进乡村振兴。通过特色园区、产业精准扶贫等专题招商活动,促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向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区转变。(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等)

(三)依托高端资源,聚焦全要素招商。开展“双招双引”,推进招项目、引资金、招人才、引技术等全要素联动发展,拓展招商引资内涵,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9.实施“靶向招商”,吸引优质项目。紧盯标杆性企业、引擎性项目、领军型人才、生态型平台靶向招引,瞄准总部型企业(结算中心)、“三个500强”、平台型企业、上市公司、国际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行业隐形冠军、细分领域小巨人等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开展招商。促进本地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扩张、资本运作、增资扩股等形式,将更多的新增投资、新上项目、新布局产业留在西安。(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等)

10.推进科技招商,扩大科教优势。鼓励各区县(开发区)对接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高校院所在西安设立研究机构、研发基地,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强化“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引进和培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市、校、院所融合发展,鼓励支持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围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组织“校友行”活动,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形成“学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投资局等)

11.聚力“双招双引”,培育发展动能。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协同运行,在扩大吸引外来投资的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投资、项目融通与推进人才、创新并举,打造西部人才集聚区和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定期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探索人才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聚焦重点产业引进院士级顶尖人才或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深入实施“西安英才计划”,建立“人才+项目”评审机制,重点引进产业发展类高端人才。培育壮大人力资源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实施“西安伯乐奖”奖补政策,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开展多样化招才引智活动。高标准实施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科技、教育、文化等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计划,进一步激发本地人才资源活力,建设门类更为齐全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

12.推进金融招商,加速资本聚集。以建设丝绸之路金融中心为目标,以西咸新区、高新区、浐灞生态区为重点,积极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设立法人总部、区域性总部、专业子公司、金融功能中心,推进人行数据中心等项目选址工作。加大法人金融机构新设力度,争取“一行两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力争更多的持牌金融机构在西安注册成立。支持本地法人机构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牵头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实施单位:各相关区县,西咸新区、高新区、浐灞生态区;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投资局等)

(四)创新招商方式,聚焦多渠道招商。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坚持走以商引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技术招商、人才招商新路子,做到招真商、引实资。

13.提升传统招商。提升会议、驻点、活动等传统招商方式,用好进博会、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西商大会等推介平台,开展知名展会专场推介活动,加强城市品牌营销。发挥好驻外办“前哨”“桥梁”作用。高频次、精准聚焦产业资源,鼓励开展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活动,增强赴外地招商推介的影响力,力争“找得准、走得进、谈得拢、签得下”。开展网络招商,搭建智慧招商平台,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新媒体或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等多种方式发布项目信息,加强与客商的沟通联系。探索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营商环境、招商快讯等数据资源云端共享,组织进行线上招商会、网上洽谈、在线视频签约,提供招商引资落地最优服务。(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委外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博览事务中心,市侨办、市侨联等)

14.坚持以商引商。以企业引企业,鼓励重点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引进相关企业;支持本土企业通过业务合作、参股控股、“混改”等形式引进优质项目;推进“以外引外”,鼓励已落地的外资企业扩大投资,吸引外资配套企业落户。以商机引项目,扩大市场新领域;激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提供市场机会;围绕航空运输、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智能信息网、物流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通过PPP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资本投资。(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等)

15.加强专业招商。委托专业机构招商,与涉外部门、国内外知名投资(咨询)机构、行业商(协)会、产业联盟、研究单位、智库、园区运营商、孵化器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专业机构建立招商合作关系,跟踪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推进资本招商,大力引进供应链金融、投资基金、大宗商品交易等重资本机构;开展与银行、证券、保险、担保、投资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发挥其招商中介人、金融服务员双重作用;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与有实力的投资基金深度合作,推进“以投促招”;深入实施“龙门行动计划”,引进上市公司在西安设立机构和投资相关产业,争取上市公司并购项目落户西安,大力引进独角兽等资本市场青睐的企业,打造“被投企业集聚区、上市公司孵化器”。(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等)

16.落实产业招商。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实行一个重点产业建立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行动计划、一套扶持政策、一批承接平台、一系列招商渠道的“1+5”产业招商机制。按产业组建招商队伍,融合招商部门与产业部门力量,建立分产业招商专班。按产业整合招商资源、制定招商政策、打造招商平台、推进招商项目、拓展招商渠道。围绕产业建立企业名录库、人才库、资本库、项目库等,与产业联盟、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联系,形成产业集聚要素、要素支撑产业的新局面。(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17.善用技术招商。发挥科技优势,推进“互联网+招商”,在招商管理、过程及手段等方面,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发挥其集聚中小微企业优势,引进相关企业落地,促进形成创新创业生态。推进“大数据+招商”,建立招商大数据平台,促进产业可视化,为精准招商“画像”;建设“产业大脑”,促进产业数字化,为产业招商赋能。推进“场景+招商”,将新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为企业间、政企间搭建信息资源对接平台,促进新经济优质企业落户西安、参与城市建设;编制新经济在政务、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社区、城管等领域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定期向社会发布,以场景推项目、以应用促招商、以市场换产业。(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等)

18.利用人才招商。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招引人才与人才招商联动、以才引才与以才引商互促。借助智库与专业人才把关鉴别招商项目,依托科研院校专家、高层次人才、中介机构从业者等社会化人才招引高端项目。(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人社局等)

(五)立足融合发展,聚焦新动能招商。把握产业融合、要素融合、产城融合新趋势,以大集成推进大招商,以新动能带动新资本。

19.围绕产业融合招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田园综合体等载体,引进生态与康养、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项目。推进零售业融合化升级,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大力引进新零售业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本地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服务业围绕制造业重点产品需求创新服务能力,引进一批在个性化定制、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工业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服务外包企业,以及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等服务商。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引进相关企业。(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局等)

20.围绕要素融合招商。推进产教融合,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引进教育资源向产业集聚。推进产才融合,促进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与人才、产业、创新、就业的深度融合聚变,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转变,着力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推进产技融合,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行动,积极引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技术。(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等)

21.围绕产城融合招商。按照项目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理念推进产业集聚,规范产业地产开发,重视产业地产招商运营,积极引进旅游综合体、特色小镇、科技园区等专业运营商。围绕“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等平台,深入了解本地产业和入驻企业共性需求,针对性引进高端服务资源和功能性项目,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痛点,完善产业空间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大力引进电商、社交、媒体、出行、物流等知名平台企业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园区。支持开展重资产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或重大项目提供代建厂房、代购生产装备等定制化服务。(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统筹,实现产业“一张图”

1.编制产业地图。结合大西安产业总体布局和各区域重点发展方向,综合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方式展示产业经济、空间布局,对产业现状、企业资源、创新资源、产业组织、产业结构、行业方向等进行全新解读,为落实产业规划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直观性方案。(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投资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博览事务中心等)

2.梳理绘制产业链全景。全面分析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分类布局和平台能级,明晰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支撑平台、承担载体、龙头企业、产业链及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情况,梳理细分产业链条。(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博览事务中心等)

3.明确产业链精准招商路径。科学编制招商规划,明确重点产业招商思路,策划重点招商项目,筛选潜在招引龙头及其配套企业,编制形成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引进指导目录,明确精准招商路径,绘制投资地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切实做到招真商、引实资。(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博览事务中心等)

(二)加强项目统筹,建立项目“一个库”

1.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按照“以项目建设看发展论英雄”要求,围绕“三个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军民融合、文旅融合、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完善项目生成入库、动态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等制度。(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等)

2.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和推进机制。按照《西安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和管理推进办法(试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备案制、首报首谈制,跟踪掌握入库项目的洽谈、签约、审批、落地、开工、投产等动态信息,协调解决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科学化水平。(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审批局等)

3.建立在谈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全市招商资源共享,遵循产业布局要求,鼓励招商引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合理有序流转和集聚,对于需要流转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议并确定项目承接地,防止因信息搁置导致项目流失。流转成功后,在招商引资考核指标、经济指标、能耗指标和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首谈地一定比例的利益分享和市级奖励分享。(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税务局等)

4.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完善内外资考核办法,以新思路新维度构建全市招商引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重大产业项目考核权重的激励,引导各区域将主要精力从单纯量的增长向优质大项目招引转移。(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等)

(三)加强政策统筹,汇编政策“一本通”

1.汇编政策手册。汇编各级各类产业政策,形成政策“一本通”。政策表述亲民化,按照“谁起草谁负责”原则进行政策解读,让企业看得懂、易接受。政策内容清单化,做好分门别类、集成优化、申报示例等工作,针对不同需求精准推送。政策宣传多样化,通过政策手册、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展示。(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大数据局等)

2.加强招商引资政策管理。聚焦全市各重点产业布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各自分管产业领域制定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用好十项重点工作相关政策。鼓励各区县、开发区围绕区域资源禀赋和各自主导产业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完善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加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管理。对不符合全市重点产业布局的项目,不予享受市级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文化旅游局等)

(四)加强要素统筹,编织服务“一张网”

1.加强要素保障和项目准入管理。按照产业布局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项目合理布局。依据《西安市产业用地指南》,出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办法,建立用地项目准入、落地统筹制度,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按照“亩均效益”建立要素供给机制。(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等)

2.加强支持保障。全面落实《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聚焦“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目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力争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级各相关部门)

3.更新服务理念。转换工作视角,树立精准招商、系统招商、环境招商新理念,确保招商力度不降、氛围不减、力量不少,创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和服务全链条,从企业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抓落实,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级各相关部门)

(五)加强队伍统筹,打造作战“一团队”

1.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构建“市级招商部门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区县开发区(园区)主招”的三位一体、上下联动抓招商局面,压紧压实各区县(开发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主力军职责。按照“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的原则,调动市区两级各部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推动市区联动、部门协同、资源共享。(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金融工作局等)

2.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建立市级领导牵头联系促进、市区联动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招商引资企业或项目中的问题。对重大项目全过程落实跟踪协调服务,重点协调涉及跨部门、跨区县(开发区)的资源整合问题。(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等)

3.打造专业化(高素质)招商引资队伍。按照“专业、专职、专人、专注”的要求,在人员配置方面向招商部门倾斜,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好、高层次宽领域、实践能力强、项目运作水平高的招商队伍。制定开放型经济人才定期培训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招商骨干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全市招商队伍能力和水平。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培训,提升招商人员的行业理解力、项目鉴别力、政策运用力、企业服务力。充分利用各部门、各区县(开发区)、各类专业人才优势,整合形成招商合力,发挥各类专家资源,广泛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专干、个个都是西安形象”的意识,扩大招商力量。(牵头单位:市投资局;实施单位: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工作局等)

五、支持政策

(一)产业政策。本《实施意见》中产业招商政策,参照十项重点工作有关产业政策执行。支持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根据各自产业基础、发展优势和功能定位,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纳入市级产业链精准招商试点的产业链,出台“一链一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投资局、市文化旅游局,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等)

(二)财政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国家和省级、市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统筹发挥各类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总部企业、500强企业、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财政扶持力度,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投资局、市税务局,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等)

(三)招商奖励。扩大市招商引资专项资金规模,鼓励引进国内外客商和知名企业投资我市主导产业项目。对成功引进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强、产业辐射广、税收贡献大、吸纳就业多的项目和各类500强企业给予奖励。对成功引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单位、中介机构和人员以及优秀招商团队、招商干部和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区县(开发区)给予奖励。发挥资金引导激励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投资局,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等)

来源西安市政府网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