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的路怎么走?中央重磅文件这样指示

郭维凯 2021.03.25

2020年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近1亿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之后,如何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是“后扶贫时代”的“头号任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国开联研究团队观察,《意见》强调做好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要聚焦特色产业、稳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大方面。

一、做大做强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已达近3000个,其中共有91个镇(乡)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136个村为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很多示范村镇通过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路径,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注重产业的后续培育。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取得成效后,更要注重产业的后期培育。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等产业链的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渠道,通过电商平台、企业机构、批发市场等实现精准对接。

全面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的发展实现乡村特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全面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低。当前,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近一半农民外出务工,受2020年疫情影响,这一群体外出务工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外出打工脱贫群体出现返贫风险,农民就业稳定性较低。



采取以工代赈扶持政策。对于有就业难度的人口采取以工代赈扶持政策,在脱贫地区新修水利、建设新路、水土保持、整治农田等环境建设优先考虑脱贫地区的农村人口。

建立“点对点”用工服务平台。搭建农民工招聘平台,与用工企业达成点对点合作,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保障农民工就业稳定,培育区域劳务品牌。

鼓励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等多方式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基地培训农民工创业技能、鼓励专家下乡定向指导、退役军人、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造良好就业环境,促进农民就业稳定性。

三、不断完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

加强乡村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居民实际生活需要。持续改善农村人民居住基础设施,满足农村居民实际生活需要,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物流等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产业融合的基础配套设施。将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推进乡村污水治理工程、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提升村容村貌,创造有利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良好环境。

四、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20岁以下农村人口占比总农村人口达26.15%,其中6岁以上文盲人口占比45%,几近一半,农村普遍教育程度低,应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这不仅是每个农村儿童的基本权益,同时也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

完善医疗救治保障。农村存在人口老龄化特点,并且60及以上老龄人口20.24%存在健康问题,为避免因医疗救治费用产生返贫情况,应加大中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对经济有限农村人口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建立长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

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如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以下四大关键政策。

(一)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

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调整优化专项扶贫基金。对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县域,加大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在调整优化基础上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

(二)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

创造适应乡村振兴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扩大金融服务有效供给。继续应用脱贫人口再贷款帮扶政策,同时完善小额信贷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

(三)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保障农业建设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用地指标不足情况应尽力协调解决。对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厂矿废弃地等进行综合整治,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四)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

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鼓励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学到本事返乡建设农业农村,并给予相应资助。

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农村存在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现状亟需改善,引导人才往乡村振兴重点县域流动,通过银龄行动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和重点高校定向招生等计划让人才愿意来并且还要留得住,建立长期的智力帮扶机制。

【国开联观点】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500万人。要实现以上目标,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便显得尤为重要,衔接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

重点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不断完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水平,配套财政、金融、土地、智力支持政策拓展乡村功能价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