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区域经济与协调发展

五大城市群引领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国开联 2021.07.20

21世纪以来,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代表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正在崛起。城市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城市群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5%到2020年的63.89%, 10年间增长了近14个百分点。



2021年3月13日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明确布局优化提升5个、发展壮大5个、培育发展9个城市群,共19个国家级城市群将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主体形态。

当前,中国19个城市群以25%土地集聚75%人口,创造88%GDP,成为支撑中国发展的主要平台。由于经济发展步伐不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发展相对成熟,归属于“优化提升”范围,其中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并列,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平原、粤闽浙、北部湾等属于相对具有潜力的城市群,归属于“发展壮大”范围。哈长、辽中南、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建设尚不成熟,基本位于东北及西部地区,正处于集聚阶段,对周边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有待进一步培育,归属于“培育发展”之列。


一、“优化提升”行列五大城市群集聚全国近40%人口创造56%的GDP

 “优化提升”行列人均GDP约为10.05万亿,是城市群划分当中人均GDP最高的层级,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最高为14.63万,珠三角城市群紧随其后为13.38万;“发展壮大”行列人均GDP约为7.58万亿,其中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人均GDP为11.50万,为全国城市群人均GDP排名第三的城市群;“培育发展”行列人均GDP约为6.36万亿,其中,呼包鄂榆城市群人均GDP为11.07万,为全国城市群人均GDP排名第四的城市群。


二、“优化提升”行列五大城市群拥有20个GDP总量上万亿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壮大”、“培育发展”中14大城市群共有6座地区生产总值上亿的城市,而“优化提升”行列仅五大城市群共拥有20个地区生产总值上万亿城市,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将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展开描述。


三、“优先提升”行列五大城市群各领风骚

研究发现,五大优先提升行列城市群各领风骚。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城镇人均GDP极差最大;长三角城市群GDP总量居全国国家级城市群第一;珠三角城市群为全国城市最密集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西部地区GDP总量最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最广,覆盖31个城市。


1、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城镇人均GDP极差最大

京津冀城市群2020年GDP总量达8.86万亿,拥有2座GDP万亿城市,分别为北京3.61万亿、天津1.4万亿。除唐山7210亿和石家庄5935.1亿外,其余城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均小于5000亿,呈现京津冀两大核心城市并存,低等级城镇数量过多,中等城市偏少的现状,核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京津冀城市群最初从2001年《京津冀城乡规划》发布起,便开始加强一体化顶层设计。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后,《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等文件陆续出台。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年11月18日)》中明确要求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以传统制造和重化工为主要产业,京津冀三地产业特征均有所不同。首都科技、信息、文化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河北省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为支柱产业。天津则依托 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和 临海先进制造产业带,着力发展海洋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2、长三角城市群GDP总量居全国国家级城市群第一

从经济规模看,长三角城市群以20.5万亿元GDP位居全国国家级城市群人均生产总值第一,拥有8座超万亿GDP城市,其中上海3.87万亿、苏州2.01万亿、杭州1.61万亿、南京1.48万亿、宁波1.24万亿、无锡1.24万亿、合肥1.0万亿、南通1.0万亿。

长三角城市群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强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依托优势创新链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利用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个性服务、增值内容、解决方案等商业模式创新,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等新业态,推动创新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3、珠三角城市群为全国城市最密集的城市群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开启珠三角九座城市与港澳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局面,明确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GDP总量达到11.53万亿,拥有三座GDP超2亿城市,分别为深圳2.8万亿、广州2.5万亿、香港2.4万亿。以及佛山1.08万亿和东莞0.96万亿两座万亿级城市。

《规划》指出珠三角城市群将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推动数字创意在会展、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应用。



4、成渝城市群为西部地区GDP总量最大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拥有2座GDP万亿城市,分别为重庆2.5万亿、成都1.77万亿。从国家战略来看,成渝城市群从属于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共同构筑起长江经济带。作为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渝城市群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此次成渝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被纳入“优化提升”范畴,成为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未来成渝城市群将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大重件运输通道优势,推动汽车、重型机械、船舶配套设备等向沿江地区集中。利用重庆主城、成绵乐沿线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化提升航空航天、能源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内燃机及通机、仪器仪表、轨道交通等产业。发挥成渝综合通道优势,在成内渝、成南渝沿线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摩整车、机器人、成套电气、机床工具、现代农业机械等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电子核心部件、新材料、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出版发行、音乐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产业。


5、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最广,覆盖31个地级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拥有2座GDP超万亿的城市,分别为武汉1.56万亿、长沙1.2万亿。作为“优化提升”行列的城市群之一,5年前该城市群尚处于“发展壮大”行列,此次地位的提升体现了该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930.13亿元,约占全国的9.4%,位居全国国家级城市群GDP总量第三。作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起点,以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加速器,再到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撑,将逐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融入全球分工,建设世界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带。

******

城市群的发展已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提升”行列五大城市群正引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19个国家级城市群网络支撑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五大城市群”的引擎带动作用下稳步向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群发展目前呈现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全面振兴、西部持续大开发的发展状态。

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不断增强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带动了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随着国家19个城市群的有序发展,正逐步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