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联官网 > 观点 > 新型工业化

川渝携手,共建万亿级集群

国开联 2021.08.06

日前,在四川德阳举行的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会上,来自四川省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和重庆渝北、江北、江津、永川等八个市、区的经信部门发布合作宣言,将共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八个市、区围绕装备制造等产业及产业功能区进行推介,共同发布《成渝地区八方地方产品目录》,《目录》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囊括了川渝两地437户企业的1400余项产品。


川渝两地产业关联度较高、互补性较强

川渝两地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2020年川渝两地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5%,两地在重点制造业合作项目上投资逾870亿元,同比增长13%,比全国平均高出12个百分点,拥有强劲的高质量发展动力。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3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占据全国核工业半壁江山,拥有3000多家涉及装备制造产业的科研院所、生产制造规上企业,在国内装备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020年重庆市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中,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度研发总投入近70亿元,研发强度达到3.3%以上,有研发人员2.5万人,形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5家。同时,去年全行业总投入近200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带动全市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包括电气机械、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和通用设备等5个主要子行业的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7%7.7%6.2%5.7%1.7%


八个市、区具备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八个市、区密切合作,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发电设备、节能环保等领域,推进产学研用联动,强化上下游协作,促进生态共建、要素共享、资源共用、信息互通,成功创建了德阳经开区、重庆空港园区等6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八方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转型实现强势起步。


成都市:拥有国内一流的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研发制造

成都市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构建了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环保和智能装备等重点优势产业集群。拥有成都飞机、四川涡轮院、中电科10所等科研院所和成飞公司、成发公司、成飞民机、中电科航电等航空制造企业,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电系统、航空维修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轨道交通技术研发实力排名全国前列,是国内轨道交通技术标准的领跑者和制定者,整车年产能突破2000辆,整车同城化配套率提升至50%,年内成功研制全国首列160km/h基于5G车车通信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市域A型列车,并建成全国首个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形成“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保”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汽车产业进入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前列,产能突破200万辆,已形成完整的整车产品体系和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大众全新捷达品牌全球总部和唯一生产基地落户成都,沃尔沃成都工厂第60万辆整车下线。

能源环保装备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大排量、高性能加氢站用氢压机组填补国内空白。智能装备产业聚集了一批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等领域龙头企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德阳市: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拥有国机重装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龙头企业

德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链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能源装备、冶金装备、钻采装备为主,以通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为辅,相关材料和零部件企业配套的产业体系。

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国内第一,大型轧钢设备产量国内第一,拥有8万吨模锻压机、“华龙一号”、巨型水电装备、50MW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德阳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是联合国授予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是工信部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2020年,德阳全市装备制造企业1500户,规模以上企业461户,产值达1370亿元,装备制造规模占全省27.5%,拥有装备制造单项冠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05家,装备制造产业具备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覆盖,区域内配套率超过40%



眉山市:全球最大的传动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小型压缩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木工机床生产基地

2019年,眉山市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00.5亿元,规上企业92户。产品链条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金属模具—铸件加工—精密传动件—智能电机—数控机床及机器人等产业链,涵盖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配套、各类型粉碎机、各式电梯、农业机械等整机高端装备。

建成全球最大的传动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小型压缩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木工机床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基础零部件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国内轨道交通设备生产重要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个、市级创新中心3个。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模式,部分产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中车集团眉山分公司研发和生产的专用货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前三;德恩精工生产的精密传动件型号多达10余万种,属于行业龙头地位;富生电器研发和生产的智能电机占据全国三分之二市场;青城机械研发和生产的高档数控机床出口全球50余个国际和地区。作为眉山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已初步形成以阿格瑞、联想叠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中建科工、新筑智装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中广核、国润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和以通威光伏为龙头的光伏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


资阳市:国内重要的交通装备制造出口基地,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

从引进装备到技术研发、智能生产,资阳已初步形成以四川现代、南骏汽车为代表的汽车装备制造,以资阳机车、共享智能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以禾邦制药、金辉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超迪电器、特丽达为代表的节能环保等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作为唯一直接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城市,资阳市大力发展氢能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配件等产业,成为成渝“氢走廊”的重要支撑。


渝北区:汽车、现代交通设备、智能装备制造加速壮大,产业优势突出

近年来,渝北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把智能终端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引进了OPPO、传音等一批智能终端龙头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具备了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的配套能力。目前,渝北区已经落户了以OPPO、传音为代表的整机企业和以中光电、捷荣等为代表的核心配套企业50余家。

同时渝北区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形成了以长安全球软件中心、传音西部研发中心、中科创达汽车研发总部、紫光建筑云总部基地、中关村信息谷协同创新中心、中软国际云上软件园等为龙头的软件产业发展体系,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54家、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4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1家,获得重庆市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认定的企业有10家。这些企业落户渝北,为渝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再添新军、再加动力。


江北区:拥有以长安汽车为龙头的汽车研发制造完整产业链,集群效益明显

近年来,江北区积极推进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在大力推动产品研发、零部件配套、生产制造等环节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目前,共有汽车制造业企业52家,其中包括5家整车长安、北京现代、金康、长安新能源、瑞驰汽车生产企业,实现年产整车约42万辆,成功开发6款新能源乘用车。

同时,电子电器是江北区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共有电子电器制造企业15户,其中海尔工业白色家电产能达到1700万台套,主打产品全面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包括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等。此外,冷凝器、蒸发器、电脑板等家电关键零部件也在江北区布局生产。

江津区:集聚了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等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是全国最大的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

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吸引了来自瑞士的ABB,来自新加坡的丰益国际,来自日本的富山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行业巨子的入驻。国内知名企业,包括重齿、重潍、江增、赛迪、重庆耐世特、中粮、广州双桥等。数据显示,该地累计投产企业257家。其中,世界5009家,中国50013家,中国制造业50012家,上市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


永川区:拥有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导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永川国家高新区引进了长城汽车、中交TST、庆铃专用汽车两个汽车整车企业项目,金皇后汽车、瑞悦车业两个整车代工厂,以及1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初步构建起了“3+2+N”汽车制造体系。

4家业内高端数控机床世界级领军企业聚永川。其中,埃斯维公司被誉为机床行业“保时捷”,利勃海尔的齿轮加工机床代表齿轮加工机床行业的世界最高水平,埃马克是全球倒立式机床“隐形冠军”,德根公司是世界最先进的孔加工装备技术持有者和制造商。它们的相继建成投产,为永川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川渝8个市、区各有所长,协同共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能够充分发挥共同优势产业进行“强强联合”,加强产业协作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川渝两地工业企业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促合作,进一步提升川渝两地工业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了两地企业共同发展。

观点

推荐阅读